您現在的位置:首頁>市場>經濟評述
 
推薦:
字體選擇:
 
抓住“地”和“技” 推動“噸半糧”創建
日期:2023-06-19 14:36 作者:張旗 來源:農民日報
 
下載文件: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今年以來,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扎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發揮科技支撐作用,打造綠色高質高效糧食生產體系,為全縣“噸半糧”創建工作提供保障。

  抓現代農田,以真金白銀建好良田。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守住了耕地紅線就是守住了安全線。高質高效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為保障糧食產能夯實基礎。加大財政投入編制“噸半糧”核心區建設規劃,投資6億元支持“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力爭以3年時間再整合資金7.9億元,建設高產穩產農田30萬畝,實現高標準農田縣域全覆蓋。推廣平行行走式水肥一體機,通過手機客戶端實時監看,每小時全自動澆地15畝。落實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210萬元,補貼玉米籽粒收割機等251臺(套),全程機械化率達到100%,以高端機械保障顆粒歸倉。與企業合作,購進新型無人機,開展全區域飛防作業。推廣小麥寬幅精播,集成推廣深耕深松、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化學除草、配方施肥、氮肥后移、病蟲害綠色防控等17項技術,打造高產良田,畝均節約成本115元、增產糧食122公斤。

  抓數字信息,以服務變革助力高產穩產。數字化構筑糧食生產屏障,積極打造數字化農田,建設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綜合為農服務中心,引入智慧農業展示、大數據應用、產業商業運營等新業態,生產全過程可視化、數據化、智能化管理,為“噸半糧”核心區提供精準數字支撐。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于振文團隊、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副院長張吉旺團隊以及“山東糧王”孫豐忠、“全國十佳農民”魏德東等100人組建農技服務團,通過下田調研、現場培訓等活動,為農民答疑解惑,指導“科技壯苗”。以數字化科學布局“噸半糧”生產能力農田、高標準農田和高效節水灌溉建設的重點區域。共建線上交流機制,實施“問題一拍上傳、專家云上會診、技術一站服務”,打造糧食生產全周期實時技術指導。

  抓科學種田,以良種良法挖掘土地潛力。解決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臨邑縣以前沿技術帶動增產,推廣良種良法,發展智慧農業,同中國農業大學、山東產研現代農業研究院共建“噸半糧”建設實驗站,建設2萬畝高標準小麥良種繁育基地,展示“濟麥38”“濟麥22”“德麥008”等20個示范品種;建立1500畝的高質高效玉米示范種植基地,選取由中國農業大學及山東農業大學專家推薦的“登海1996”等13個優質玉米品種,篩選出最適合本地種植的優良品種,讓農戶種好糧。引進綠色防控產品和技術,開展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扶持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糧食專業合作社,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完善良種良法配套措施,提高農機農藝融合,做好“指揮田”示范帶動作用,提高土地單產。

  相關鏈接
2023-06-07
2023-05-31
2023-05-26
2023-05-26
2023-05-17
2023-05-10
  最近瀏覽信息
国产白浆无套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