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是農業的“芯片”,也是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把牢糧食安全主動權,確保糧食產能和品質,必須抓住種子安全這個要害。近年來,各地紀檢監察機關堅持嚴的基調、采取嚴的措施,深化開展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查處了一批涉及種子安全、危害糧食生產的案件,為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保障。
透視查處的案件,種子領域腐敗和不正之風主要表現在以權謀私、“靠種吃種”、失職瀆職三個方面。在統一供種時期,有的種子經營企業出于入圍補貼品種、縮短補貼款結算周期、提高供種面積等目的,主動向相關工作人員貼靠“表示”,干部與商人互相勾結,大搞利益輸送。比如,利用邀請評審人員的職務便利,幫助請托企業順利通過招標程序,入圍補貼品種謀取利益。
種子是利潤較高的農業生產資料。有的涉農部門、鎮村黨員干部感到有機可乘、有利可圖,便動起歪腦筋,或假借他人資質、或開“夫妻店”、或充當“影子股東”、或幫助種子企業跑業務拿提成,采取多種方式違規參與種子經營。如,在一起案件中,某黨員干部家屬借用資質代理經營小麥種子,參與小麥良種補貼項目獲利。
還有的黨員干部出現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傾向。一方面,對優新品種引進、示范、推介乏力,加之沒有打破長期形成的供種利益鏈,導致“有了好種子農民依然種不上”,影響糧食增產提質。另一方面,對種業市場監管不力,導致“套牌種子”“仿冒種子”屢見不鮮,嚴重侵害種業研發者的利益,給糧食穩產帶來安全隱患。此前,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岐伯鎮等鄉鎮的村干部幫助重慶某公司推銷種子領取“勞務費”,因種子質量不達標,給農民造成嚴重損失。事后查明,此次事件共涉及28個村、80余名村組干部,推銷玉米種子9300余袋,領取“勞務費”38790元,現已追回部分獲利資金21900元。
種子領域亂象成因復雜,行業部門黨組織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不力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吨腥A人民共和國種子法》明確規定,農業農村、林業草原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參與和從事種子生產經營活動。從案件查處情況看,在一些地方,農業農村等職能部門黨員干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帶頭違規違紀較為突出。一些基層黨組織對管理范圍內的黨員干部失管失教、失察失治,少數黨員干部“靠種吃種”、有恃無恐。
糧食安全,種子先行。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2022年12月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把種業振興行動切實抓出成效,把當家品種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特別是糧食主產及主要制種省區黨委、政府,要切實擔起保障糧食安全、種子安全的主體責任,把握種子領域地區性、行業性、階段性特點,抓住普遍發生、反復出現的問題深化整治,堅決防止未經審定的“灰種子”、假冒套牌的“黑種子”流入市場。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強化監督保障,督促相關部門建立健全跨部門、跨區域執法聯動機制,加大行政執法力度,扎牢種業安全制度機制“鐵籬笆”。堅持辦案、整改、治理一體貫通,對在種子安全問題上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問題,從嚴問責、精準問責、有效問責,以有力有效監督護航種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