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科技頻道>致富經驗
 
推薦:
字體選擇:
 
讀懂農民“小賬本”蘊含的“大邏輯”
日期:2023-06-20 作者: 來源:廣西新聞網
 
下載文件:  
  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薄耙獔猿职言黾愚r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div>
  小賬本承載萬家幸福,飽含深情牽掛。在青海省剛察縣果洛藏貢麻村,聽牧民索南才讓細算收入賬;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鎮燕子窠生態茶園,和茶農嘮致富經;在山西省汾西縣僧念鎮段村,同村民蔡文明問收入、算收益……習近平總書記對農民有著特殊的情感,一次次考察調研,到田間地頭,到農家炕頭,和鄉親們促膝拉家常、細算增收賬。
  農民增收,產業振興是關鍵。發展鄉村產業是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根本途徑。小木耳變成大產業,小黃花長成致富花……從南到北,一個個“土特產”變身鄉親們增收致富的大產業。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就要繼續做好“土特產”文章,從一方水土中找鄉土資源,打造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產品,尊重發展規律來培育產業,向多種功能、多元價值要效益,發揮三次產業融合的乘數效應,著力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提升產業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蹄疾步穩推進產業振興。
  科技賦能,讓農民挑上“金扁擔”。解決吃飯問題,實現農民增收,離不開科技賦能。鹽堿地上的麥穗金黃飽滿,新型農機讓油菜籽“顆粒歸倉”,改良后的黑土地里萌發新的希望……從土地到種子、從肥料到農機,一項項農業科技勾畫出美好的“新農景”。無論是培育良種,攥緊“農業芯片”;還是采用等高環播技術在坡耕地上種植玉米,提高作物產量;抑或是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推動農業生產由“汗水農業”朝“智慧農業”加速轉變,科技對農業生產、農民增收的作用至關重要。繪就好“豐”景,把豐收和喜悅書寫在希望的田野上,就要繼續推動現代種業發展,強化農業人才培養,加快良田建設,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
  改革為“犁”,為農民增收添活力。以深化農村改革為引擎,處理好農民與土地的關系、經營與收益的關系、生產與市場的關系,才能讓農村沉睡的資源活起來,分散的要素聚起來,增收的渠道多起來。依靠改革,土地活了,產業火了,農民腰包鼓了,工資性收入、家庭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與轉移性收入“四輪驅動”,助力農民增收跑出“加速度”。2022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邁上2萬元臺階,城鄉居民收入比降至2.45。新時代十年,農民收入十連增、城鄉居民收入比十連降。新征程上,要繼續深化推進農村改革,以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為主線,在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基本經營制度、宅基地制度、集體資產管理制度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有效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
  農民“小賬本”蘊含著振興“大邏輯”。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國,千方百計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以更堅定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就一定能讓廣大農民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相關鏈接
2023-05-31
2023-05-26
2023-05-24
2023-05-16
2023-05-15
2023-05-11
  最近瀏覽信息
国产白浆无套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