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萬座日光溫室、54.4萬畝的蔬菜種植面積、239萬噸的蔬菜年總產量……靖遠縣近年來堅持大力發展設施蔬菜產業,走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之路,實力見長、成效斐然,被譽為“隴原菜鄉”。
日前,記者走進靖遠的田間地頭,探尋“隴原菜鄉”背后的科技密碼,感受在科技賦能下靖遠縣現代化蔬菜產業迸發的新活力。
農業科技增質效
基質裝盤、精量播種、自動覆土,不到一分鐘,原本空蕩蕩的穴盤就已在全自動育苗一體機上,完成了蔬菜種子播種的所有工序,再被工人安放在可移動苗床上,接受移動式噴灌,等待種子發芽。
在靖遠縣東灣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這一套集約化育苗技術被廣泛應用于辣椒、黃瓜、西紅柿等蔬菜品種的播種階段,日播2500到3000盤種苗。
“以前的傳統育苗形式是各家各戶分散育苗,用種量多,成活率低,種苗質量差?!本高h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王進明告訴記者,現在全縣推廣的集約化育苗不僅實現了全自動規?;シN,提高了種苗的數量和質量,還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有效提升了生產效率和土地利用率。
依托東灣現代農業示范園,靖遠在全縣范圍示范推廣了配方施肥、基質育苗、嫁接換根等10多項無公害蔬菜生產新技術,引進推廣茄子、西紅柿、西瓜等瓜菜品種27個,開展了栽培槽有機無土栽培、復合菌肥應用等試驗研究,配套安裝了水肥一體化施肥系統等蔬菜輕簡化生產新裝備,實現了蔬菜生產管理由經驗型向智能型、精準型的轉變。
積極開展農業科技創新工作,注重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如今的靖遠已成為西北地區重要的蔬菜生產基地和全國蔬菜生產重點縣,所產茄子、辣椒、洋蔥等11個瓜菜品種先后取得國家A級綠色食品認證,青椒、番茄取得出口蔬菜生產基地認定和產品認證。
高效農業助增收
靖遠縣北灣鎮富坪村是定西市岷縣漳縣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的省內異地安置移民村。走進村子登高遠望,一側是成方連片布局的村莊,一側是上千座整齊排列的日光溫室,蔚為壯觀。
搬遷初期,富坪村貧困發生率高達93.48%。為了讓群眾搬得來、穩得住、能致富,當地立足區位優勢和產業發展基礎,確定了以日光溫室為主導的產業發展思路,大力建設農業產業園。
“我們村目前共建成1042座第三代日光溫室,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實現戶均一座大棚?!备黄捍妩h委書記施萬紅介紹說。
施萬紅所說的第三代日光溫室,就是靖遠縣近年來在全縣范圍內推廣應用的新型全鋼骨架裝配式土墻日光溫室。這種溫室采光性能好,抗風雪性能突出,空間寬敞,有利于小型機械化作業,維修成本較低,使用壽命可達20年。
“除了自家大棚,我還在村里租了2座大棚種植黃瓜等蔬菜。這兩年市場行情好,一年純收入達五六萬元?!币淮笤?,富坪村村民韓盛林將新鮮采摘的黃瓜送到村里的交易市場出售。
據了解,富坪村黃瓜交易市場日均交易量達20萬斤,黃瓜遠銷至新疆、內蒙古、寧夏等20多個省市,出口至中亞五國。
“一座日光溫室的黃瓜平均產量可達3萬斤,僅靠種植黃瓜一項,全村戶均純收入4萬元,農業產業園年產值可達到6000余萬元?!笔┤f紅告訴記者。
目前,靖遠縣已建成日光溫室4.8萬畝3.2萬余座,設施蔬菜達到15.7萬畝。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蔬菜產業已成為靖遠縣農業的主導產業,形成了以黃河沿岸日光溫室蔬菜種植為主的成熟的設施種植模式,靖遠縣也被列為全國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縣、省級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基地?!本高h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張正虎說。
產業融合促振興
每逢假期,位于黃河之濱的靖遠縣東灣鎮水岸三合景區總會吸引很多游客前來打卡。
“這里靠近黃河,風景很好,設施也齊全,游玩項目很多,孩子很喜歡,而且距白銀市區只有1個小時車程,很方便?!敝苣y全家前來游玩的白銀區游客李先生告訴記者。
水岸三合景區由生態農業展示區、傳統農耕文化展示區、水上樂園娛樂區等六大區域組成。今年春節期間,景區接待游客數量近3萬人次,居全市景區第二。
“景區以高效農業示范推廣為主導,以田園休閑體驗為支撐,旨在打造一個集生態觀光、文化娛樂、科普教育、休閑度假、戶外運動等于一體的休閑農業、鄉村旅游、三產融合示范區。今年以來,日均游客數量達2000人次左右?!本皡^負責人張明龍說。
據張明龍介紹,景區推行的是“三變+高效農業+鄉村旅游”的新模式,采取“公司+村集體+農戶”的方式,由景區輻射帶動周邊農戶增收致富,農戶、村集體、公司按“保底分紅+收益分紅”的模式進行分紅。
春有五色花??少p,夏有水上沖關項目可玩,玻璃溫室蔬果四季可摘,現代農業科技隨處可見……水岸三合景區作為東灣鎮田園綜合體建設的組成部分,從單純試驗示范農業科技,到如今為游客提供可學、可玩、可賞的全鏈條旅游模式,成功邁出了農旅融合發展新步伐。
目前,景區可實現日接待游客2萬人次,為周邊群眾提供穩定就業崗位200余個,提供季節性務工崗位400余個。去年12月,景區被認定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風情水鄉·美麗糜灘”“隴上魚米鄉·黃河水蘋線”、枸杞小鎮、翡翠小鎮……近年來,靖遠縣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深耕農業產業,攻堅產業融合,不僅構建起以蔬菜產業為首的八大特色產業體系,而且成為全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縣。
“截至目前,全縣規模以上龍頭企業達到117家、專業合作社2760家、家庭農場1790家,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420元,全縣第一產業增加值達到了41.8億元,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取得了顯著成效?!睆堈⒄f。